數位課綱
完整版課綱
選課版課綱
專任
課程名稱
客家采風:吃喝玩樂學客語J1  (109-2)
科目序號 / 代號
2608 / CDC7254
開課系所
共同教學中心
學制 / 班級
大學日間部6年2班
畢業班/非畢業班
非畢業班
必選修 / 學分數
選修 / 2
上課時段 / 地點
(五)56 / J117
授課語系
中文
Office Hour
(三) 10:10~11:00、(三) 11:10~12:00、(三) 13:20~14:10、(三) 14:20~15:10 / J401-2
課程簡介
一、課程簡介 本課程藉由客家委員會(簡稱客委會)補助大學開設客家(通識)計畫,增加推動客家計畫之資源,豐富課程的多元性風貌與內涵,讓校內、外更多對客家美食有興趣的學生和民眾能夠透過參與本計畫,更進一步對客家文化有深一層的瞭解。 二、課程目標 1.利用本校教學資源及圖書館客家圖書典藏,推動學生對於客家文化、習俗、戲曲及知識的探索 2.透過講解、實做體驗、觀賞及分組對飲食、酒饌、童玩及歌謠(吃、喝、玩、樂)撰寫調查報告 3.對客家文化有基本認知及讓客家族群文化融合於本土與閩南文化之中,並加以創新,成為全球客家文化的獨特典型
課程大綱
課程中所介紹之客家飲食為環保飲食及手做DIY皆符合環保規範(SDG 4),在優質課程規劃設計下,獲客委會補助課程,課程內容主要為推廣客語、延伸客家文化、加廣對客家城市風貌的認識,進而達到永續客家城鄉之目的(SDG 11)。 關於(SDG 12)負責任之生產消費循環中,課程中使用之客家食材、手做DIY材料之介紹與使用皆符合此對應。而和平與正義制度(SDG 16)則採取透過影片「1895」的觀賞回饋,啟發和平與正義制度的意涵。至於,全球夥伴關係(SDG 17)則如課程目標3所描述:對客家文化有基本認知及讓客家族群文化融合於本土與閩南文化之中,並加以創新,成為全球客家文化的獨特典型。除上述課程描述外,本課程利用本校教學資源及圖書館客家圖書典藏,推動師資培育學生對於客家文化、習俗、戲曲及知識的探索,並透過講解、實做體驗、觀賞及分組對飲食、酒饌、童玩及歌謠(吃、喝、玩、樂)撰寫調查報告的方式,達到本校師生對客家文化有基本認知及更讓客家族群文化融合於本土與閩南文化之中,並加以創新,成為全球客家文化的獨特典型。為強化「客家采風:吃喝玩樂學客語」客家文化課程推廣計畫的執行成效,除了聘請校內外對客家文化、產業、傳統民俗及戲曲之專業師資,於課程中辦理客家文化專題講座外,另規劃學校圖書館客家圖書與多媒體視聽教材,建立文化活動訊息公告與歷史紀錄回顧,使參與專題講座的師生,接受更多元且更廣泛資訊來源,從多面向且多層次的方式瞭解客家文化,期望藉此增進學習或認知的效果。另外鼓勵學生利用分組報告方式,將心中對於客家文化的認知化成文字調查報告與大家分享,並推廣閱讀客家典籍、小品、散文及欣賞戲曲表演等書籍影音資料,進而推動豐富客家圖書館藏之借閱。本計畫除持續推廣(動)本校師生透過多元學習歷程,認識與體會客家文化之美,更積極融合社區學習客家文化的資源,帶動社區民眾或附近各級學校對客家文化的重視。
基本能力或先修課程
喜歡學習本土語言者、具備基礎客語能力者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