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ice Hour
(一) 09:10~10:00、(一) 17:10~18:00、(二) 09:10~10:00、(二) 15:20~16:10、
(三) 11:10~12:00、(四) 09:10~10:00 / A513
課程簡介
1認識美學之觀念與內涵。
2實踐不同美學研究方法與論調,評論 東西方視覺造形藝術。
3培訓、奠定美學專業基礎人才,提昇 藝術史學術品質。
課程大綱
1. 美學歷史概述
2. 美學的原義
3. 審美態度-心理距離與移情作用
4. 審美經驗
5. 審美價值論
6. 藝術的表現
基本能力或先修課程
藝術概論
中西洋藝術史
114-1 美學概論 丁后儀 老師
課程與系所基本素養及核心能力之關連
2.執行藝術/設計實務所需技術、技巧及使用現代工具的能力
5.具備計劃管理、有效溝通、尊重多元觀點與跨領域團隊合作的能力
6.認識時事議題,瞭解藝術/設計實務對環境、社會經濟及全球的影響,並培養持續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114-1 美學概論 丁后儀 老師
課程計畫表
系所核心能力
權重(%)【A】
檢核能力指標(績效指標)
教學策略
評量方法及配分權重
核心能力學習成績【B】
期末學習成績【C=B*A】
1.具備藝術/設計專業知識的能力
80
1.1學習古今中外之歷史演變、風格形式、美術運動流派,建立多元藝術觀點。
1.2透過敘述、形式分析,認識新學理,充實藝術知識。
小組討論
實務操作(實驗、上機或實習等)
學生上台報告
分組報告(肯付出): 25%
課堂討論(肯學): 20%
同儕互評(肯負責): 10%
小組合作狀況(肯負責): 10%
口頭報告(肯付出): 30%
心得報告(肯付出): 5%
加總: 100
80
6.認識時事議題,瞭解藝術/設計實務對環境、社會經濟及全球的影響,並培養持續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15
6.1鼓勵學習外語、閱讀書報期刊、關心國際時勢,拓展全球視野。
6.2持續關心所處環境、時事議題,培養終身學習力。
講述法
小組討論
個案討論
學生上台報告
課堂討論(肯學): 50%
同儕互評(肯負責): 10%
口頭報告(肯付出): 10%
心得報告(肯付出): 30%
加總: 100
15
7.具備專業倫理及認知社會責任
5
7.1培養專業倫理。
7.2追求優質人文素養,達致全人為本的終極關懷。
小組合作
專題報告
分組報告(肯付出): 40%
課堂討論(肯學): 20%
同儕互評(肯負責): 10%
心得報告(肯付出): 30%
加總: 100
5
114-1 美學概論 丁后儀 老師
成績稽核
教科書(尊重智慧財產權,請用正版教科書,勿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無參考教科書
參考教材及專業期刊導讀(尊重智慧財產權,請用正版教科書,勿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無參考教材及專業期刊導讀
自編教材(尊重智慧財產權,請用正版教科書,勿非法影印他人著作)
上課進度
教學策略
1
課程介紹;什麼是美? & 智財權宣導(含告知學生應使用正版教科書) & 交通安全宣導 & 性別平等教育宣導
講述法、小組討論、小組合作、學生上台報告
3
Looking at Pictures: Art Essentials:藝術家、創作與藝術作品
講述法、個案討論
4
品味與審美判斷I:關於品味的兩個關鍵問題
小組討論、專題報告
5
品味與審美判斷II:品味標準 (休姆Hume)
小組討論、學生上台報告、專題報告
7
定義新美(媒)體:美的科技性、媒材性(定義數位內容與科技之美學:概念性、互動性、操作性、評估性)
、講述法、小組討論、實務操作(實驗、上機或實習等)
8
Looking at Pictures: Art Essentials:當代藝術的媒介、傳播及結構性的異化
業師、講述法、小組討論
10
Looking at Pictures: Art Essentials:設計力創新、美感經驗
講述法、個案討論、實務操作(實驗、上機或實習等)
11
品味與審美判斷III:品味與階級
小組討論、學生上台報告、專題報告
12
品味與審美判斷IV: 道德的善與崇高
小組討論、學生上台報告、專題報告
13
設計理論、設計方法、到設計原則與藝術詮釋分析設計及生活美學(周末參訪)
參訪、講述法、個案討論
14
定義新美(媒)體:虛擬、AI的美學(I)
講述法、實務操作(實驗、上機或實習等)
15
定義新美(媒)體:虛擬、AI的美學(II)
小組討論、實務操作(實驗、上機或實習等)
17
自主學習 & 彈性教學/學習
彈性教學-自主行動
18
自主學習 & 彈性教學/學習
彈性教學-自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