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課綱
完整版課綱
選課版課綱
兼任
課程名稱
媒體識讀J2  (108-2)
科目序號 / 代號
0241 / CDC7113
開課系所
共同教學中心
學制 / 班級
大學日間部6年2班
畢業班/非畢業班
非畢業班
必選修 / 學分數
選修 / 2
上課時段 / 地點
(四)78 / B304
授課語系
中文
Office Hour
n.a.
課程簡介
一、 課程簡介 傳播科技日新月異,網路無國界,促進了媒體的影響力更是無遠弗屆,只是快速進步與發展,卻也帶來難以預測的衝擊,各類媒體充斥難以辨識的假訊息、假新聞,讓閱聽人難以辨識真偽。媒體識讀教育強調生活實踐,如何辨識各種訊息的真偽、了解媒體訊息的產製過程、如何發揮識讀知能,培養學習者成為耳聰目明的閱聽人,是本課程教學的重點。 二、課程目標 媒體、大眾媒體不但是當代社會不可缺少的一環,甚至是多數人生活的重要依靠,從個人來說,可能是從知識的基本需求到慾望的解放與互動。另一方面,對不同組織,像是國家機構、民營企業組織來說,可以是公共利益的提倡,也可以是牟取私利的權術手段。如何去理解媒體,特別是大眾媒體,從口耳相傳、平面電視新聞到廣告電影等訊息,大學生應有培養其獨立思考判斷,追求中立客觀,追求公共利益的思維與態度,進而以正視聽,為國為民謀福。 媒體識讀就是認識和解讀媒體的能力,近年來相關的研究已成為世界媒體教育的新趨勢,目的是希望透過教育閱聽人瞭解媒體在人們累積知識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並進一步擁有分析、評估和批判各種媒體信息的能力,最終是要鼓勵學生接近使用媒體,以健全傳播環境。 三、課程與SDGs之關聯 1.媒體識讀(Media Literacy) 人類對訊息的追求日益渴切,科技文明帶給人類社會生活諸多的便捷,社群媒體提供了各種訊息的串流,但如何辨識各種傳播媒體管道訊息的真偽,產製過程為何?閱聽人如何解讀媒體訊息對國家社會及大自然環境生態造成的衝擊,使得本課程與SDGs有了高度的聯結。 其中人與傳播科技單元,透過媒體傳傳播訊息功能,讓閱聽人得以清楚知悉人類在追求經濟建設發展之下,對大自然生態環境所造成的諸多衝擊,因此良好工作及經濟成長(SDG8)、永續城鄉(SDG11)、氣候變遷對策(SDG13)、海洋生態(SDG14)、陸域生態(SDG15)等議題,都是本單元探討的重點。 種族與媒體再現單元針對在資訊傳播日新月異的全球化時代,文化與種族間的交流日漸頻繁,了解種族概念所蘊含的意義,以及種族、文化與媒體之間的關係,並對世界各種族文化間存在的差異,有更深刻的認識與交流,以落實各族群的和平與正義制度(SDG16)。 階級與媒體再現單元將探討過去社會上普遍存在階級不平等、上下階層貧富差距問題,是否隨著科技進步,諸如有線衛星電視、手機、網路、電腦……等傳播媒體管道普及到生活層面後,為終結貧窮(SDG1)、終結飢餓(SDG2)及消弭不平等(SDG10)等現象,提供更多的訊息。 性別意涵的單元剖析意識型態在社會日益開放多元之際,是一種權力效力的符號表意,更探討媒體如何再現對性別偏見或刻板印象等性別平等(SDG5)的諸多問題。 年齡與媒體再現單元,除了探討社會對年齡層的偏見與迷思之外,主要是針對世界許多國家都面臨的人口老化問題,諸如老年人的醫藥健康、經濟、心理,長期照護等等,這些攸關良好健康與福祉(SDG3)的課題,政府應採取何種因應政策來協助解決。
課程大綱
一、解讀匪夷所思的台灣媒體亂象。 二、認識媒體、重新學習看媒體,認識媒體的效力。 三、媒體識讀運動的風潮正在世界各地迅速擴散。 四、檢驗媒體的製作過程。 五、分析媒體產品、探究媒體產品的消費行為。 六、電子媒體網路世界提供的建構性真實,對新世代的衝擊。 七、媒體內容的選擇和辨別力,不再隨波逐流。 八、培養閱聽人對媒體文本的批判解讀能力。 九、如何成為一位成熟、自主的公民,進而通過媒體積極參與社區行動。 希望同學透過此課程的實作增加對媒體的認識,特別是媒體與文化、社會、個人的關係,並能運用社會科學思維與媒體研究加以分析解讀,從懷疑到理解訊息,從吸收到創造言論,從被他人言論影響到利用、解構甚至引導他人言論,學習從傳播者、閱聽人等不同角度去解構生活周遭的各種資訊。除講述主要教材和延伸文章選讀外,希望同學經由實作媒體經營、媒體分析,並且產出言論,成為一個媒體。進而重新思考媒體,並且養成獨立思考與批判甚至傳播思想的能力。
基本能力或先修課程
修過通識核心課程「媒體識讀」者,重覆修習不列計畢業總學分。